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和孩子好好说听不见,非要吼一顿才管用,问题竟出在这里
来源:丁香妈妈     时间:2023-08-14 06:09:01

不少爸爸妈妈都有这样的烦恼:好好和孩子说不管用,非要吼一顿,孩子才「听话」。

比如:晚上该睡觉了,第一次呼唤孩子:


(资料图片)

宝贝儿,快过来,9 点啦,该睡觉了。

孩子在外面像没长耳朵一样,没有回应。于是我们开始第二遍催促,分贝也提高了:

**(换大名),赶紧过来,该睡觉了!

终于听到一声回应:

哦好的,可我还想玩会儿 ......

我们进行劝说:

最多再玩 5 分钟,现在已经很晚了,再不睡,明天起不来,我们和天天约好了 8 点 30 分一起出去玩 .....

5 分钟后,再次催促:

不能再玩了,再玩,明天真起不来了 ......

孩子又没动静了,于是我们又开始催促,孩子还是慢吞吞回应;直到我们气汹汹过去,大吼:

还不来睡觉!

怎么回事?

图片来源:giphy

孩子才行动起来。

除了睡觉,吃饭、玩耍等等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和孩子好好说,他们都像没长耳朵一样,不闻不问;直到我们耐心耗尽,吼他们了,才开始动起来。

难道孩子「吃硬不吃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天我们来详细说说。

和孩子好好说不管用

多半是因为我们说太多

想要知道原因,我们不妨一起来回忆下我们的「好好说」:

提醒——劝说——讲道理——再反复提醒、讲道理、劝说。

这么温柔、耐心,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可对孩子们来说,我们这些努力大部分无用。

对于 4 岁左右低龄幼儿,他们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比较局限,我们苦口婆心的劝说、讲道理,并不能让他们明白其中原因,只会让他们更加烦躁。

比如:我们劝说孩子快点睡觉,要不明天就没有精神了 .....

孩子理解到的只有我们现在不让他玩了;

他们理解不了,我们说还不睡觉,明天、将来会有什么后果;

我们说的越多,越让他们觉得爸爸妈妈并不理解我的难过,只会更生气。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自主意识更强,我们的「好好说」,更像是在「唠叨」他们;唠叨会使孩子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这就是著名的「超限效应」

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发心理上的极度不耐烦乃至反抗等现象。

大白话就是,我们说的太多,孩子麻了。

比如:我们让孩子放下玩具,过来睡觉;我们呼喊、劝说,讲道理,让孩子从本来打算放下玩具——忽略我们的声音:

妈妈叫我放下玩具,我虽然想继续玩,感到有点沮丧,但还是会答应;

我答应妈妈了,可她还在说,还在叫我,好像我没听到一样,这让我有点生气;

现在,妈妈还在让我放下玩具,我觉得她不信任我,不理解我,我感到伤心又气愤。

不管她说什么,我都不想听了,我只想继续玩玩具!

妈妈还在喊,我一句都听不进去了 ......

我不听!

我不想听 我不听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耐心劝说,没有效果,终于我们忍无可忍,大吼一顿,孩子感到害怕,于是被迫「听话」。

然而,我们并不希望总是靠吼来解决问题,吼叫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亲子沟通方式。

它是一种靠音量、气势震慑孩子方法,会让孩子恐惧父母,对亲子关系是一种破坏。

它还会让孩子形成错误认知:认为事情的界限在于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会吼我;爸爸妈妈没吼我之前,我都可以继续试探边缘,形成吼叫依赖。

随着孩子逐渐对吼叫免疫,可能有一天,大吼也会失效,我们后期管教孩子,会更难。

真的是吼叫一时爽,后面育儿坑更多,需要慎用。

好好说不听,吼一通不好

怎样才能让孩子积极配合?

想要孩子好好听我们的,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反复劝说、讲道理,也不用每次都吼一通。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特点,来应对。

学前期 1~3 岁

对于 1~3 岁小朋友,我们需要充分理解低幼宝宝的理解能力、控制能力比较局限,在沟通中注意这 3 个原则:

1. 这个年龄段孩子听觉信息整理有限,指令 / 规则最好简单、清晰,不要笼统、模糊,或只说不准做什么;

2. 孩子听到指令 / 规则,准确执行、坚持规则能力比较有限,需要我们温柔引导,示范

3. 当孩子不愿意执行指令 / 遵守规则,情绪上头时,我们不要着急讲道理,接纳孩子情绪,等平复后,我们再复盘。

其中,口令 / 规则简单、清晰,并示范给孩子看,很多时候家长常常会忽视。

我们常常会给出比较模糊、笼统的口令,也不考虑步骤的复杂性,孩子会不知道怎么做;

说规则 / 要求时候,我们容易只告诉孩子,你不准做什么 ......,忘了告诉孩子可以 / 应该怎么做。

比如:让孩子赶紧把玩具收拾起来!

不建议:「宝宝,赶紧去把玩具收拾一下!」

笼统的说收拾玩具会非常模糊,孩子并不知道收拾玩具到底是怎么做。

建议:我们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看着孩子眼睛,拿起玩具,说:「我们一起把地上玩具,放进这个收纳筐吧!」

一边说,一边把筐拿过来,把玩具放进去,示范给孩子看,这样孩子会更容易理解要求,并照做;

比如:提醒孩子不准挑食!

不建议:「宝宝,好好吃饭,不可以挑食哦,挑食不好 ......」

建议:宝宝,我们吃饭,先吃一口菜、再吃一口肉,最后吃口饭,每样都可以一点点都放进我们大嘴巴里,很厉害吧!」

我们只说不要挑食时,对孩子来说是很模糊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我们给出具体步骤,怎么吃,并示范,孩子就会理解,并模仿我们。

比如:我们和孩子说出门的规则:

不建议:「出门不准乱跑,很危险!」

建议:「出门时,一定要牵紧爸爸 / 妈妈的手,只能走在人行道里」,说的时候也握紧孩子手,他们会记得更牢。

在指令清晰、规则明确的前提下,如果遇到宝宝好好说不听,哭闹不止时,我们不要和孩子继续讲道理,当下他们并不能理解,也听不进去。

这时候,我们需要尽快拿走刺激物,或者直接将他们抱去新的环境里,温柔引导,接纳孩子情绪;等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再进行复盘、沟通。

比如:在玩具店,孩子吵着要买东西;好好说,重申原则后,孩子仍然哭闹不止。

我们需要尽快带孩子离开玩具店,远离刺激物;

到安全到地方,对情绪进行安抚;等孩子平静下来后,我们再和讨论这个问题。

学龄期 3~6 岁

这个时期,孩子各方面能力已经逐步发展,但还无法达到成人水平,清晰口令 / 规则,过程中积极引导仍然是需要的。

不同的是:这时候,孩子好好说不听,里面有一些因素是有了很强的自主意识和个性,有时可能故意和家长对着干;

如果我们被他们的行为惹恼、激怒,他们会觉得自己赢了,下次还会继续。

沟通注意这 3 个原则:

1. 让孩子清晰了解我们的要求——指令明确、规则清晰。

2. 好好说不听时,家长需要给出明确态度,有时候甚至需要有明确惩罚,让孩子感受到边界;

但尽量不要对孩子随意发脾气,靠吼一通震慑住他们。

3. 接纳孩子情绪,事后复盘,更多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理解他们需求,并一起探寻解决方案。

比如孩子喜欢站在凳子上,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好好说了,也和孩子达到过共识,不许站在凳子上,但孩子还是爬上凳子,站着。

我们需要清晰表明自己态度:站在凳子上,非常危险,这是不允许的;并把孩子抱下来,重申自己的要求。

同时,我们可以考虑孩子爬高的需求,给孩子提供其他相对稳固的梯子。

如果孩子还是继续爬凳子站着,不遵守规则,那么玩耍就会被终止,孩子会被带离房间。

当孩子被带离时,可能会生气,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在安全的地方哭闹会儿。

等孩子平复下来,我们重申规则:爬上凳子,站在上面,很危险;凳子不稳,随时会摔下来;为了你的安全,如果还站凳子上,玩耍会被终止。

重申规则后,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表明爸爸妈妈看到孩子不遵守规则背后暗藏的需求,详细询问孩子原因,这一步非常重要:

为什么你总想站凳子上呀?妈妈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我们可以一起来讨论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或者你总爬凳子站上去,是需要拿什么高处的东西吗?我们可以把它放在你能直接拿到的地方,这样不是更方便了嘛。

这个年龄孩子好好说不听,背后可能更多想要自己的需求被理解和尊重。

当他感受爸爸妈妈不是光指挥、光要求,而是想帮他解决问题时,他们会更愿意配合我们;而当孩子自己也参与思考,找解决思路后,他们会更愿意遵守规则。

参考文献

[ 1 ] Schaffer H R, Crook C K. Child Compliance and Maternal Control Technique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0, 16: 54-61

[ 2 ] 父母控制与儿童顺从行为的研究综述

[ 3 ] 李艳玲 , 王美娜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 M ] . 北京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19.

[ 4 ] 周文娇 . 幼儿视、听注意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 D ]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2013, 1-59.

本文专家

汤维 ( 萌妈)

合作专家

美国积极养育 / 正面管教注册讲师

北师大环境经济学硕士

苏静/p>

审核专家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